水渠种植什么花草固土,污水渠边种什么植物风水好 2024-09-01 05:11:30 0 0 一、大雪节气种植什么花草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农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2.4)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雨水:(2.19)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惊蛰:(3.5)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春分:(3.20/3.21)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清明:(4.5)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气温可达12~15℃。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谷雨:(4.20)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一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立夏:(5.5)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季。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小满:(5.20)“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芒种:(6.5)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民间还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夏至:(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北京白天有18小时。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小暑(7.7)“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大暑:(7.22)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从降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气温27~31℃,是全年最高的时段。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立秋:(8.7)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处暑:(8.23)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白露:(9.7)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秋分:(9.23)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凉。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寒露:(10.8)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霜降:(10.23)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立冬:(11.7)黄河中下游开始结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与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在广州至南宁北回归线附近冬无几日;海南省长夏无冬。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晒。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小雪:(11.22)由于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河流域在小雪节气,一般开始下雪。就全国而言,长江流域平均情况2月中下旬降雪;东北地区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终年不见雪的。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大雪:(12.7)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冬至:(12.22)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昼渐长。“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小寒:(1.6)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化规律。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大寒:(1.21)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立春: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惊蜇: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惊蜇打雷,小满发水”,“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预示有倒春寒。“惊蜇不放蜂,十笼九笼空”。春分: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中耕,严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谚。清明:气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有“清明前,去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十天种高粱”,“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上肥),瘦苗能长好”,“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等农谚。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暗谷雨”,“清明无雨多吃面”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之说。但也有“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北”的俗谚。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谷雨: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谷子、春玉米、红薯等早秋作物。此时枣芽萌发,春播棉花开始种植。谚曰:“枣芽发,种棉花”,“谷雨栽秧(红薯),一棵一筐”,“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谷雨麦怀胎”。此外,谷雨无雨,亦为荒年之兆,间忌之。有“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谚。也有“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的说法。雨后开始糙场,“三月不糙场,麦打土里扬”。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养花上浆。农谚有“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各种侯鸟相继入境,红薯芽普遍移栽下地,并继续播种旱秋作物,黄瓜成熟。农谚有“四月八,鲜黄瓜”,“立夏种棉花,有苗无疙瘩”。本县有“立夏见三新—大蒜、樱桃、豌豆”之说。立夏日忌无雨、无风。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稻花要雨,麦花要风”。小满:部分早冬作物开始成熟。俗云:“小满见三新”,即大麦、油菜、蚕茧。农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套种晚秋作物。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忙”,“小满不种棉,种棉也枉然”,“小满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麦)”,“小满种谷,憋满仓屋”。芒种: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75°时开始。全县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好大秧。农村大忙开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镰割麦”,“芒种忙,三两场”,“春争日,夏争时”之语。夏收、夏种、夏管统称“三夏”。三夏生产突出四个“抢”字,即一是抢收。“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小麦蜡黄就收,“麦穗发了黄,绣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丢”,“麦熟八九动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损了十粒黄”,“要保粮食大丰收,一粒一穗不能丢”,“麦天弯弯腰,拾个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运、打、晒、藏”;二是抢种,小麦收后趁墒抢种秋作物。“收麦不顾种,秋后难顾命”,“麦茬耩芝麻,苗出快灭茬”,“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三是抢打(脱粒),夏至前要打完场。“夏至不打场,再打是把糠”,“拉到场里算一半,装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抢管,“种子落地,管子上马”,及时定苗,锄草保墒。“一种得九管,收成才保险”,“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锄头有火,锄头有水”,“夏天撞破皮,胜似冬天犁一犁儿”,“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夏收时,进场不带火,不吸烟,不许光肚娃儿进场,忌“净光”,“少见”、“没风”、“净啦”等话,过去有“妇女不进场,进场不吉祥”的说法。夏至: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秋田管理的紧张季节。气温升高,天气变热,开始锄头遍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锄草不宜迟”,“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朵花,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之说。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掏钱难买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风,十雨九场空。”“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夏至风从东南起,夏秋不断雨淅淅”。还有夏至赶逢在五月前期,后期的占侯禁忌。谚云:“夏至五月端,麦子贵三千”,“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个油房九个空”。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十个油房九个空,则表示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小暑: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主要是加强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小暑种芝麻,头顶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谚云:“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饭”,“六月要雨难得雨,八月要晴难得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小暑泥鳅赛人参”。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头二茬地均中耕完毕。注意治虫、防旱、防涝等事。农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伏里种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六月六,芽子红薯线穗粗”。立秋:秋季开始,时在三伏之中。农事有“立了秋,挂锄钩”之说。意为庄稼不再锄了,还有“立罢秋,万事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亦有“立秋前后,燕瓜绿豆”,“立秋栽葱,白露种蒜”,“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之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多),可栽葱。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还能有收成。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处署: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白露:时值中秋,天气转凉,夜间露水发白。农事活动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腾茬子,早耕,小麦备播,育油菜苗。农谚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小麦)”,“白露割谷”,“白露没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大丰年”。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农谚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秋天弯弯腰,强似春天转一遭儿”。“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里不算粮”。“七月底,八月岸儿,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秋分前后,月亮落地的变化,将直接预示着来年年景的好坏。俗谚云:“七月十五早看天,强似抽签问神仙;月亮落地接云彩,年景好的说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发”。寒露:进入寒露,气候明显转凉,夜有寒冷之感,开始播种小麦。农谚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过了寒露节,种麦穗如铁”,“抓着一季早,两季产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霜降: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霜降后进入种麦高潮时节,俗云:“霜降至立冬,种麦莫放松”,“有墒不等时,到时不等墒”,“犁犁耙耙种下田,最晚不过立冬前”,“前耧后耧,差一穗头”。晚秋普遍成熟,开始刨红薯,切红薯干。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太阳黄经为225°。抓紧播种晚茬小麦。谚云:“立冬到小雪,种麦晚半月”,“种麦过立冬,来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红薯。古有“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之说。立冬日忌讳吃生冷食物,如萝卜、水果等。否则以为会损伤身体。立冬忌无雨。俗谚云:“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小雪:气温下降,始飘雪花,冬播结束。开始拉沫子,为牛铺备土,修建房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道路,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沫子粪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麦苗)”,“修渠筑坝,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万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不修沟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丢”,“条条沟渠都打通,排水浇地不费工”,“农闲全在冬,水利莫放松”,“没雨先修房,没旱先修塘,没涝先筑坝,没荒先备粮”。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时机,俗谚云:“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冬浇半年墒”,“麦子浇五水,馍馍送到嘴”,“有水无肥一半出,有肥无水望天哭”。小雪忌无雪。有“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小雪要是下雪多,来年五月旱天多”之说。大雪: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而故名。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大雪),头枕蒸馍睡。”农事活动继续进行水利建设,整修道路水渠,开始磨粉,生产粉条、粉皮,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生产等活动。农谚有“场光地净,五沟挖通”,“薄地想丰收,冬闲挖深沟”。大雪忌无雪,俗谚有“大雪不见雪,来年不收麦”,“今年大雪把门封,来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麦收不会薄”,“大雪丰收来,无雪少吃麦”之说。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日交九,此后天气渐入严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装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开冰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业生产上,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等工作外,还要注意人畜的安全过冬。“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白天将逐渐变长。冬至忌无雨。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雪一冬晴”意指来年将旱。小寒:进入严寒天气,“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大寒: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时在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大寒、杀猪过年”。二、污水渠边种什么植物风水好香港的礼宾府曾经也有通过种植树木来改变自身住宅运势的例子,曾经有堪舆学家认为,在礼宾府种植大型植物及摆设圆形装饰,有助化解其所受的煞气,并建议加设鱼池。由于礼宾府被附近高楼大厦遮挡而“无水”,所以才在东北位摆放鱼池,以吸“水气”。在院子种树也有一定风水讲究,会影响其家庭的关系,财运,家人健康等。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庭院树木的种植风水讲究和种植位置讲究。庭院树木的种植风水介绍1、树木种类庭院栽树是有选择的,风水学认为植物分为凶吉两类。凶者划分有两种标准:一是要以是否有毒气、毒液为标准进行划分,二是根据植物特性、寓意甚至谐音来确定,而且现实生活中人们趋同这种观点。棕榈、橘树、竹、椿、槐树、桂花、灵芝、梅、榕、枣、石榴、葡萄、海棠等13种植物为增吉植物,桃、柳、艾、银杏、柏、茱萸、无患子、葫芦等8种植物有化煞驱邪作用。庭院不适宜种植的树:要看是否会排出有害气体或液体,如:夜来香的浓郁香味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是不利的,夹竹桃的花香容易导致人昏睡,郁金香花有土碱,过多结束会使毛发脱落,等等。2、树木大小风水学中认为,要挡住住宅四周煞气,宜成排栽大树。为增补形势需要,在房子建在平原或四周比较平宽地方,可用树木花草来造成一种“左青龙、左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神象格局,即房子后面栽大树,左右两边栽中等乔木,前面栽低矮灌木或种草,这种方式从美学上看无可厚非,而且合符人们寻找“风水宝地”的心理需求。而强烈刺激嗅觉的微粒,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有不利影响,如夹竹桃的花朵有毒,花香容易使人昏睡,降低人体功能,郁金香花有土碱,过多接触毛发容易脱落等等,这些属凶树,不宜庭院栽。也有的是以树的形状来论凶吉,如“大树古怪,气痛名败”、“树屈驼背,丁财俱退’、“树似伏牛,蜗居病多”等。凡长相不周正、端庄,发育不正常的树木则为凶。这一点恐怕是心理作用或是传统人文美学观念在起作用。3、植树数量风水学主张合理密植。周围局形大窄的情况下,不可多栽树,否则会助其阴;唯于背后左右之处有疏旷者,则密植以障其空。4、栽种方位古代风水学经典对此有一些断语:“东植桃杨,南植梅枣,西栽桅榆,北栽吉李”,“门前垂柳、非是吉祥”、“中门有槐、富跚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进财”,“住宅四角有森桑,祸起之时不可档”等等。庭院树木的种植风水讲究1、门前不可有枯树,即便不是大树也不管是直立的还是倒在地上的,在风水上是损及老人的,而且还有引导贫贱的力量,最好连根拔掉。2、家里有孕妇时不宜建房、修院、搬家等,就是小小的修造也要避免,就算换磁砖也不行,这是大忌,它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孕妇的流产。3、庭院正中央不宜种植大树和摆放大石,传统风水学认为,在庭院中央的位置上种植树木,会形成个“困”字,会影响人的运势,而且在庭院正中央种植大树、摆放大石,也势必会造成遮阴挡阳,影响空气流通,不利于人的健康。4、庭院铺设石头不宜过多,石块本来是庭院中的点缀品,在庭院中适当摆放一些庭石,假山流水对增加庭院的风雅有很大作用认为,庭院中的石头如果数量过多,形状怪异,则会使住宅成为衰微寂寞之地,对宅主很不吉利,如果铺设过多石块,庭院的泥土气息会因此消失,使石块充斥阴气,因而使阳气受损。5、庭院中不宜堆放垃圾,庭院大门不宜正对他人的厕所、粪池、厨房、柱子、楼梯口、墙尖角、电线杆等地形,污水井也尽量避开庭院,这些东西最容易产生污浊之气,影响主人运势。6、注意水池的位置、水的流向,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选择背山面水的环境盖房子,如果“水”在住宅后则与基本格局背道而驰,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因此,在“水”的安排上就更加要注重细节上的讲究。若在住宅的正后方设置水池,则不宜深挖地下,而应在地面上高筑池墙以建成水池。7、庭院中的植物不宜选择高大怪异,有毒有刺有污染的树木,也不宜种植一些松柏、桑树、槐树、榆树、杨树等一些阴气太重的树木,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一些易于管理、观赏价值高、生长速度慢、抗污染病虫害强的一些绿植。庭院树木的种植位置讲究1、院子中央不宜放植栽院子中心不宜种树,树根会破坏平坦的院子。大树居中,容易挡掉房子的阳光,不利于采光。另外,如果是落叶树经常掉叶,难于清扫,也有碍美观和卫生。此外正对自家大门的位置也不适宜。2、宅前不应有树倾斜如果宅前有倾斜树,说明住宅所受的阳光有特定的角度,树木的生长重心总在一个固有方向,假以时日很可能树干不能支撑树枝,也存在安全隐患。3、前门不宜有枯树。假使所有的树木均枯萎败朽,那可能此地的地气存在问题,人居于此,则人的运气也会依其运的旺衰而运行。另一方面,枯树在门前,在视觉、心理上都形成阴影,影响一家人的出行情绪,久而久之,则对居住者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住宅前有枯树,就应该立即砍除再植新树、新草坪,或另想它法如迁居。4、窗前不宜有树窗外的婆娑树影和斑驳的光影会带给居住者清爽的心情,但要注意的是,树不宜太贴近窗子,否则会招致阴湿之气,不利于居住者身体健康。一般来说,窗前之树要离开2米以上。住宅与树要形成一个友好的关系。古人说:“树向宅则吉,背宅则凶”。如果一棵树是在与住宅争生存的空间,那么它必定与住宅形成背离之势,而相反,如果树与宅是友好的,则二者互相“拥护”。树为住宅遮荫挡风,对住宅的建筑质量以及居住者的健康都有帮助。5、巧用花色“补气”1)南边、东边或东南边凹进的房子,可以在院子里种红花。不同的是,南边可以种牡丹、玫瑰、大理这一类朵大而色红的花;东边和东南却最好以粉红色的小花为主,再配上一些深蓝浅紫的植物。2)东北边和西南边凹陷的房子,可以在院子里种向日葵、萱草这一类的黄花,配上两三株红色的蔷薇,鲜艳夺目,非常好看。种在东北院子里的花,高一点无妨;种在西南边的植物,却不宜长得太高。3)如果房子是北边凹陷的话,这里的院子常常会有光线不足,或者风势过强的问题,适合种低矮而生命力强的灌木。如果再能开白花,就更加理想了。4)西边和西北边凹进的房子,在院子种黄花,白花都很好。如果院子大,草地面积广的话,可以种橘色的花,或者在白花黄花之间点缀一点红花,也能招来好运。花的颜色多样,如果能灵活运用的话,不但能使庭院变得赏心悦目,更能活泼住宅周围的气场,使住在家里的人生活也跟着多彩多姿起来。这是花费不多而效果良好的调整住宅风水的方法。以上都关于庭院树木的种植风水的介绍,让你的庭院种好树,让你周身风水更好。三、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公园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下面以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为例,向大家介绍公园设计重点是什么。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充分利用环境因子,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1、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1.1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1.2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1.3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2、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2.1以生态发展为依据,发挥“绿”的效益“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2.2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2.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树种地区差异较大,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以上就是关于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全部介绍,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具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公园一般可分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专类园等。公园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