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植花草的名著(求一本关于花语的书籍(追加50)) 2024-08-30 20:40:30 0 0 一、种竹之方文言文李渔 1.英语翻译《种竹之方》清种竹子的方法,过去传说有口诀道:“种竹不讲究时节,下了雨之后就可移栽。尽量多地保留原来的土,并且记住朝南方向的枝干。”我都试了一下,才知道不能全信书上说的。口诀的三条里面,惟一可应遵守的是“多留宿土”这一条。移栽树木最忌讳的是伤根;原来的土多子就会让根盘曲得像原来一样,这种挪了地而没有动它周围的土的做法,就像搬移人的时候连同他的卧床一块迁移,这个人醒了后还不知道他已经迁移了。如果等待雨过之后才移栽,就会沾泥带水,有好多不方便。泥湿了就会松软,沾了水就会湿润,我想留住土,如果土湿就会软散,随挖随散了留不住怎么办?而且雨过天一定晴,新移栽的竹子经过晒叶子就会卷起来,一卷起来就不是成活的兆头了。我改了那口诀说:“没有下雨时先移栽。”天刚刚阴而且雨还没有下,趁着这时候抓紧移栽,原来的土没有湿,又还带着潮气,就像胶、漆沾在上面的样子,我想多留原来的土能够随我的心意,先占据胜一筹的优势了。而且栽移之后,一定会下雨,这雨好像是为我下的,坐等接受雨,枝叶和根没有一处不沾上雨水的光。最忌讳的是怕太阳但太阳不来,最喜欢的是下雨但雨就来了,离开了所忌讳的而得到了所喜欢的,竹子没有不欣欣向荣的。这种办法不只是种竹子,什么花什么树都是这样。至于“记取南枝”一说,尤其是难以遵守。移栽竹子移栽花卉,不改变它的朝向,向南边的仍使它向南,当然是草木愿意的。然而移栽草木靠近人,应当随人的方便,不能尽随草木的方便。无论是花是竹,都有正面、反面。正面向人,反面向空隙,这是道理。假使只记住向南的枝干而与人相反,就像刚娶了新娘子进门,而让人家其一年到头背对着你,有这种道理吗?所以这种话只当作没有说,一定不必拘泥它。 2.芭蕉李渔的文言文翻译李渔的《芭蕉》,出自其名著《闲情偶寄种植部》。【原文】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译文】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王子猷偏爱竹子,未免漏掉了芭蕉。芭蕉比竹子更容易成活,成活率大约是竹子的十倍,一两个月就可以长出树荫。坐在笆蕉树下面的人,男女都可以画入图画,而且能使亭台楼阁,都染上绿色。“绿天”的称号,真不是随便叫的。竹子上可以刻诗,芭蕉叶上可以写字,都是文人随身的纸张。竹子上只可以刻一次字,不能削掉再刻,然而芭蕉叶上就可以随时写随时换,可以一天反复写几种题目。有时还不用自己去洗,老天会用雨来代劳,这叫做天授笺,不该只给怀素一个人用。我有一首关于芭蕉的绝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这是芭蕉的真实写照。 3.松柏李渔翻译【原文】“苍松古柏”,美其老也。一切花竹,皆贵少年,独松、柏与梅三物,则贵老而贱幼。欲受三老之益者,必买旧宅而居。若俟物栽,为儿孙计则可,身则不能观其成也。求其可移而能就我者,纵使极大,亦是五更,非三老矣。予尝戏谓诸后生曰:“欲作画图中人,非老不可。三五少年,皆贱物也。”后生询其故。予曰:“不见画山水者,每及人物,必作扶筇曳杖之形,即坐而观山临水,亦是老人矍铄之状。从来未有俊美少年厕于其间者。少年亦有,非携琴捧画之流,即挈盒持樽之辈,皆奴隶于画中者也。”后生辈欲反证予言,卒无其据。引此以喻松柏,可谓合伦。如一座园亭,所有者皆时花弱卉,无十数本老成树木主宰其间,是终日与儿女子习处,无从师会友时矣。名流作画,肯若是乎?噫,予持此说一生,终不得与老成为伍,乃今年已入画,犹日坐儿女丛中。殆以花木为我,而我为松柏者乎?翻译:对于苍松古柏,人们赞美的是它的苍老。所有的花竹,都是年龄小时最珍贵,只有松、柏和梅三者,是以老为贵,以幼为劣。想要享受这三种老树带来的好处,就一定要买旧房子来住,如果自己动手栽种,为子孙打算可以,只是不可能亲眼看到它长么苍老。找到可以移栽到自己院子里的,即使树很大,也只是五更而三老了。我曾跟年轻人开玩笑:“能够成为画中人的只能是老人,十五六岁的少年都是低贱之人。”年轻人询问原因,我说:“你没看见画山水的人,一画到人物,不是挟着拐杖就是坐着看山水,都是老人的样子。从没见过俊美少年在里面。少年也有,不是捧书拿琴,就是端盒持杯,都是画里的仆从。”年轻人想反驳我的话,最终也没有根据。以此来比喻松柏,可以说很恰当。如果一所园林,只有一些柔弱的花草,没有几十株老成的树林作主宰,这就如同整天跟后辈小儿相处,而没有跟老师朋友交流的时候了。名流作画,会这样吗?唉!我一生都持这种观点,始终不能跟年长者成为伙伴,到今天年龄都能入画了,还整天坐在后辈之中。这样用花木比喻的话,我不是就成了其中的松柏了吗?二、求一本关于花语的书籍(追加50)《中外花语花趣词典》作者:顾雪梁主编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3017186/ 7213017187出版时间:2000-05丛编项:无。简介:本书分为花及花语篇、组合花语篇、花语纵览篇。花及花语篇设花卉...、花语、花趣、花诗、花药分别述于辞条中...主题项:花卉-文化-世界-词典思路花语(插图本)新概念创意插花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语录160则《花镜》陈淏子,一名陈扶摇,别号西湖花隐翁,为我国清代园艺名著《花镜》的作者。此书写成于康熙戊辰年间(1688年),根据当时张国泰所题序文提到:“乃有归来高士,退隐东篱,知止名流,养安北闵保灰约啊板塾翁煜拢��槁�遥�找�縻觯�幕呈�丁敝�渫撇猓�聍B子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文人,明末以后,不愿担任清朝官吏,退居田园,从事花木栽培,并著书立说。按《花镜》自序称:“年来虚度二万八千日”计算,陈淏子大概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至明、清鼎革之时(1645年),已步入中年,他平生所好唯嗜书与花,因“堪笑世人鹿鹿,非混迹市廛,即萦情圭组,昧艺植之理”,故编撰此书,使人人尽得种植之方。当该书写成之日,作者已达77岁高龄,《花镜》是他毕生从事花卉研究的总结。《花镜》别的版本又称《秘传花镜》、《园林花镜》、《绘画园林花镜》、《群芳花镜》、《群芳花镜全书》、《百花栽培秘诀》。全书共六卷,卷一为“花历新裁”,含分栽、移植、扦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十目。卷二为“课花十八法”,内容充实,论述精湛。卷三为“花木类考”,记载花木类植物100多种。卷四为“藤蔓类考”,记载藤蔓类植物90多种。卷五为“花草类考”,记载花草类植物100多种。卷六为“附禽兽鳞虫考”,其中有“养禽鸟法”、“养兽畜法”、“养鳞介法”、“养昆虫法”,共记载园林常见动物40多种。原书附有插图数百幅,这为弄清古代物种名称提供了有利条件。此书东传日本,于文政十二年(1829年),有花说堂重刻《秘传花镜》日本平贺先生校正木刻本传世。《花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国内外花卉园艺学的开创与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此书“课花十八法”中,有一法为“养花插瓶法”,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插花艺术提出自己的见解。该法提到:“瓶养亦当用天落水,每日添换,其开庶久;若三、四日不换,花必零落,蕊必干枯。每夜宜择无风有露处置之,犹可多延一、二日之鲜丽,此乃天与人参之力也。”现代科学认为,插花用水如不及时更换,那末,植物器官、组织的代谢产物便会积聚,微生物得以滋生,并进一步影响插花溶液的理化性质,不利于细胞存活,从而促使离体花枝枯萎。至于花枝与露水并无必然联系,入夜瓶花置有露水处,气温略低,新陈代谢强度有所下降,固然利于花枝存活和保鲜,但城市居民多难做到。今日住高楼者,大可不必设法将瓶花放有露水处;逢暑热天气,夜晚只要把花瓶放在凉爽的房间即可。《花镜》指出,折花时不可乱攀,须择其木之丛杂处取枝;否则,顾了瓶花而伤害了切花植物的生长。那时,已经提倡用花应与养花相结合。各种花枝适当搭配,主张宜“取初放有致之枝,或一、二种,比枝配色,不冗不孤,稍有画意者。”可以看出,当时插花不追求种类繁杂,而强调花枝数量得体,具有诗情画意方佳。此外,陈淏子提到不同花木,其插养的方法不同。例如,海棠花须裹薄荷叶于折处,再以薄荷水浸养。芍药插水瓶中,夜间另浸小缸内,次日清晨取出,重新放入花瓶内水养,则瓶花叶绿而花鲜。必须强调,小缸内的水,经浸泡植物以后,可能对人体不利,以倒掉为宜,切忌饮用。莲花插瓶,先用淤泥堵塞花枝断端的孔隙,再以头发缠之,插入花瓶内,然后灌水。木芙蓉、金凤花,以及竹枝,当以沸汤养之。蜀葵、秋葵、牡丹、芍药、萱草,可灼烧枝条断端后水插;有的花木,则不宜烧枝。冬日插花,防止花瓶冻裂,可在瓶内加浓灰汁,或在插花液中,投硫磺末少许。瓶口大者,可内置锡管,待加水于管内后再插花,以免花瓶受冻损坏。该书作者认为:“花之配搭既善,则花之意态自佳。”花瓶以古铜瓶较为难得,瓷瓶虽不能均产自哥窑、象窑、定窑、柴窑,亦须选细润光洁者。书斋清供,瓶宜矮小。厅堂插花,以大瓶为佳。如插牡丹、芍药、玉兰、莲花等,其花枝较大,自然以大瓶为妥。清·沈复著《浮生六记》(1763-1807年),卷二“闲情记趣”篇亦有关于插花艺术的记载。沈复主张插花“起把宜紧”,所选花瓶,瓶口取宽大,不取窄小;每瓶取一种花,不取二色花。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并主张“瓶口宜清”,所插花枝须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叶取不乱,梗取不强。如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必先执于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之佳。他认为,插花可就地取材,即使是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或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只要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插花的具体技术,亦有所突破。如书中提到欲使插枝弯曲,可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如患枝梗倾倒,可敲一两钉以管之。该书还提到取盆碗盥洗用于插花的方法: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插花容器中;再剪取花枝,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枝条宜偏斜取势,不可居中;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插妥后加水,用沙少许掩盖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看来,这是中国盆式插花的最早记载。当时发明的简易插座,与今日所用的剑山、定枝器颇为相似。当今,插花艺术有了飞速发展,受海外插花影响,各流派之间有彼此渗透,互取其长之势。插花时重视构思,注重寓景于情,情景交融。鲜花枝条配置,既强调和谐,又注重形体色泽的对比、形式的多样和意境的清新。花瓶、花篮等插花容器时有翻新;防腐剂、切花保存剂、营养液配置,日趋完善。插花艺术有着美好的前景,中国传统插花技艺值得继承与发扬,前人积累丰富的插花经验,仍可供借鉴与参考。还可以在百度百科上查:花语三、浮生六记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沈复著作,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32,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浮生六记》读后感(一):浮生悲喜六记不已一记悲愁沥泪封喉这本书是沈复写给妻子陈芸的一份的清代小清新式情书,而这份情书得以流传百世,却不能致于妻子。这份情感细滑精致,油而不腻,清新淡然,没有声色犬马一晌贪欢,而是过进千帆温酒煮茶共杯盏,粗茶淡饭遍尝人间归老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只有李白,能写出这样才气脱俗的句子!红楼梦中,也写到过“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的句子。浮生二字,是一种人生观,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人生观。人生有很多活法,三观不同,六道不一。锦衣玉食固然美妙,但盛席华筵终散场。布衣素事虽然简陋,但也会有人别有所好。六记之中,我最喜欢“坎坷记愁”,读完此篇,我写下了十六字的感慨:浮生悲喜六记不已一记悲愁沥泪封喉如果没有这章记愁,这浮生六记则不成书,如果没有哀愁,这浮生漫漫则不完整。每个人的一生也如这浮生六记,虽不止六记,但不出悲喜。《浮生六记》读后感(二):论情趣,到底是文人“穷酸”很年轻的时候,大概不是初中就是高中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嘴《浮生六记》的文人小情趣,说有夫妇二人,玩假山观石,情趣盎然,有一天这精心布置的盆景被猫儿打碎,两人还为此痛哭了一场,是为痴情。印象就是这样,乃至后来一直混淆《浮生六记》与《闲情偶寄》的区别,此情节,倒是在20年后才读到,想起启蒙恩师,觉得岁月温存。到今天,读了三遍《红楼梦》的我,总是不禁在读的过程中想起贾家的生活情趣来——大概就是富二代和文艺青年之间的区别。贾家气派,玩法多,也硬气,更是场面恢宏,见过大山大水大世面,日常也流露出富贵人家培养儿女的方向来。沈家文艺,有许多文人雅趣,赏月插花,游湖狎妓,多一些小情小调,不过也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玩物丧志,略显穷酸。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哪怕唧唧歪歪也算佼佼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想起红楼梦中的情节。幸福感真的不是因为金钱,但是因为眼界。就像你知道的世事,十几岁时知道和三十岁时刚刚知道,所突破的情意结就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了。要立志,需趁早,美则美矣,格局很重要。以上是发散的感受,真的需要看一下苏轼缓缓。《浮生六记》读后感(三):浮生若梦,谁与君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沈复得见芸娘,乃一生最大之幸事。观首记,觉芸娘仿若现代女子,才思奇特,果然是少有的绝妙女子。然而自古苍天妒红颜。芸娘早去,使得一段齐眉举案的佳话轰然断裂,甚为遗憾。哀芸娘之早亡,更哀生者之孑然。鱼书雁字,往来不复。世间男子多情,亦可解为薄情。芸娘去日未远,三白携友二三,同游狎妓。读之心生凉,哀芸娘,颇有怨词,唯动心处,喜儿类芸娘,知其终是难忘发妻。俚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苏轼轩窗忆亡妻,陆游痛别唐婉,又增沈复芸娘,做实此语。观者想,若后日得真心所付之人,万不能待之如珠宝,又想,若真得此人,又怎能不闻不问?恩爱半殇与白头偕老,孰能抉择?难,难。(二)大抵公婆都是恶的,莫不是前世虎狼际会因缘做人胎?又或本位人间,做的恶人,不怕来世为虫蚁?不晓得人间公婆怎生如此挑剔,长得美的,嫌她妖孽,体态丑的,少不得冷言冷语,不勤快斥责,撑的起家世又要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提没有子女的,生生的孔雀东南飞。幸而生于新时代,可叹前者可怜。育有子女,与夫和睦,公婆的刁难就显得任性。世间哪有处处遂得人愿事呢,得七八分,已是不易。芸娘郁于公婆之恶,忧思成疾,身体每况愈下。江河日下,势难挽回。怨之恨之,不可怒之。所知少,思想少,矛盾少,是非亦少。大约“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诸于此。(三)纨绔子弟,膏粱脂米。昔年少时,沈复家财不足大富,小贵尚可算数,如雇佣轿夫出游、狎妓之类,非寻常百姓家所为。及至日后,徒步馕饼于百里外寻托庇,实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殷勤做事,又非吾等所能见者沈三白,故知事无唯一,利弊皆存。沈复之文,非精彩绝伦,更少引经据典,宏篇大论。情之所至,言为真。率性,自然,最为可取。其插花、鉴赏之流,因人而异不尽同,但直言陈述,可一茶一酒深论之。清袁枚主张文章“性灵”,意在神韵,而非魏晋文章华彩,唐宋诗词富丽。沈复《浮生六记》,合之。(四)沈复与芸娘,思维颇似时人。不拘泥于柴米油盐,行之所至,皆成诗,成文。其文豁然情怀,可叹,可羡,可细观,可回味,可揣摩。。荐书与君,做抛砖引玉之用,望各抒己见,同赏奇文。《浮生六记》读后感(四):算什么男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读完《浮生六记》后在对芸娘的评价上保持高度一致。至于沈复,我实在是没办法考虑历史背景而原谅他。沈复给我一种无论面临什么问题,永远束手无策的书生形象;而当生活还算顺风顺水的时候,就开始眼高手低佯装公子哥,百般表现自己城会玩。很符合最近的一个热词,油腻:过分自恋而不自知。虽然全世界GDP水平在工业革命后以函数爆发般增长,但社会性质没有相对应的颠覆改变:清贫的生活依旧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男人依旧是争取社会资源的主力。在这种情况下,来事儿不怕事儿,承诺即责任就是尤为重要的品质,男女通用,表现形式不一。芸娘以温良恭谦让和在逆境时的坚韧宽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而沈复给了很好的反例。越长大越是明白生活的不易,以往凭借小聪明就能过的了的考试,在生活的考验中真的不值得一提。年轻的时候觉得会玩是多么吸引人的好品质,现在看来连品质都算不上。会玩谁都会,再土的人,扔到繁华都市两年,给无限额的信用卡随便刷,两年后也能在巴黎时装周做忽悠。反而是眼高手低,不愿尝试但还要佯装自信点评一番,才是真正的画蛇添足,只不过旁人不说便罢了。如果清末有电台,真想点一首周董的《算什么男人》送给沈复。.S.有人质疑白话翻译版的必要性,说连清代末期的小品文都读不懂那就算了吧。我觉得没必要那么刻薄。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们应该都背过书中写作者在蚊帐里把蚊子想象成飞鹤的那一段吧,以当时的文言文基础,大抵看个浮生六记红楼梦都不在话下。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毕业后的人生里讲这种能力得以保留的。最近很流行以中年人的油腻开玩笑,被生活的菜籽油炸了一回锅之后,基本上除了谋生的技能,留下来的能有多少全凭一己执念。还记得《杀死知更鸟》的开头第一句话么?《浮生六记》读后感(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第一记「闺房记乐」——”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第二记「闲情记趣」——养花记(略过),最好的还是初中学过的《童趣》一文(至今可以背诵几段)。第二记「坎坷记愁」——学知一身,穷极一生,终为穷酸样。其妻陈芸-他舅舅的女儿,虽则是个女流,却具有男子的襟怀,才学与见识。因一碗粥随他,每天为衣食奔走,始终缺衣少米,最后疾病连绵,怀恨辞世。其妻陈芸、其父、其子逢森相继过世,其女青君被寄为童养媳。苦了妻子,苦了孩子,你沈三白真是没白叫,真是一穷“三白”。“琢堂听了,也为此长叹,赠了我一个妾,让我重入春梦。”我也不知道你咋他妈好意思这样写,还重入春梦。用你沈三白的话送你“人生坎坷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活该坎坷一生,穷极一生,穷还酸。《浮生六记》读后感(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中国人爱意的表达从来都是内敛含蓄的。当我读到“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一段时,轻叹:这种隽永蕴藉的情深意重,算不算中国文学里关于恩爱的另类表达?这段最恩爱的对话出自《浮生六记》,清朝乾隆年间文士沈复写的散文集。对于“浮生”的深刻印象,出自我最钟爱的李太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而这,正是这本《浮生六记》名字的由来,也是我打开这本书的原因。《浮生六记》分六章记录了沈复生活的点滴。因为遗失,我们目前能读到的仅有四章:“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经遗失。不过,对于遗失,我也不感缺憾,以为在仅存的四章中,最爱的是前两章。随着在“坎坷记愁”中陈芸退场,“浪游记快”显得光彩全无,落寞和杂陈。这明显带有我个人的情绪——不想看到这世间良辰美景戛然而止,被颠沛流离取而代之。很少在中国文学作品里见到和陈芸相似的女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的聪慧贤良而不失风雅感性、安贫而乐道和与沈复的感情经历显得难得而罕有。就连林语堂也称赞她为“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虽然相比之下,我不那么喜欢沈复本人,但对于他描写妻子的笔触相当喜欢。他写妻子的聪慧,“生而聪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一个聪慧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如此,身为一个父亲早丧、靠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认字的才女陈芸还相当有主见与见解,“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在她生活的时代,能和夫君在闺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拥有相当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笔下,陈芸也相当心路活泼。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在丈夫的鼓励下,女扮男装看庙会,在众多人无法找到在野外温酒的好办法时,她生出雇佣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的办法,成就了留在众人记忆中“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的美好景象。她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不仅有“拔钗沽酒”的气度,还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依然可以让一家人不失风雅,生活总是活色生香。即使是缝补,“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也让一家人穿得整洁光鲜,即使没有更好的器皿,也通过她的灵巧设计让普通的食盘拼出雅致的花般形态……“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一箪食一瓢饮,也被她心思奇巧变得有滋有味。但这样的一个鲜有的女子流传下来,还应该得益于他们“天造地设”的相遇和“举案齐眉”的恩爱。他们应该是在封建礼教下爱得最自我的一对。“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的决心,“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的相伴,还有同样的心性:在被人恶意毁掉兰花后,发誓再不养兰;猫打翻花器后,两人掉下泪来……陈芸的聪慧不属于人间,难以入世。给丈夫和公公纳妾没有考虑周全,触怒了婆婆,被赶出家门,沈复没有放弃陈芸,相反却一起离开一起颠沛流离。这在当时算是离经叛道,难得的是,他们的相守从来没有输给任何的世俗。虽然结局是陈芸魂归天国,沈复妻离子散,但他们的恩爱却被永远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学里难得的恩爱的典范。沈复说:“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这种哀伤,前一句是奉劝,后一句则是满满的无奈。前车并无可鉴。不能不说,这是一本文笔相当流畅的书。除了沈复夫妇的鹣鲽情深外,在这本书前两章,随处都是生活的智慧,生活的风雅,是少有的一份真正远离世俗的山水式人生,取任何一段都可以驻足欣赏良久。很难说,我们现在的交通如此便捷、黑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反而少了陈芸巧妙利用自然的奇思妙想,让生活即使贫困依然赏心悦目,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获得了太多的自由,反而迷失了怎样追求和保留心中所爱,是进步还是退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拥有“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的情感谁说不是“欢”呢?那些颠沛流离只是浮生的表象罢了。《浮生六记》读后感(七):沈复是个薄情郎初识沈复,是中学时他的一篇《童趣》,将蚊子作为青云白鹤观,二虫斗草间也看的津津有味。暑假和好友去扬州的时候到过一家咖啡书店,名叫“浮生六记”,现在想来,芸娘葬在扬州金桂山,这是他起名的缘由吧用现代眼光来看他俩的婚姻是幸福的,见面之后回禀母亲说“娶妻当娶淑姐”,母亲当时摘下金约指作为下聘之物,东汉人繁钦在《定情诗》中写“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在未结婚之时偷偷留粥给未来相公喝,在洞房时“头巾既揭,相视嫣然”“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婚后离别三月有余,漫长的好像十年一样“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两人做出约定“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强喂他吃不爱的卤瓜,吃后发觉味道不错,打趣他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可即使情笃如此,在花船上***喜儿,红绡暖帐一个多月,将喜儿比作新鲜的荔枝,内心得意,等到后来听说喜儿不见他来,想要自尽而不成,还发出“噫!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的感慨,等到陈芸去世“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沈复适合做一个情人,嘘寒问暖,不负责任,对于丈夫,儿子,父亲这些个职位他是不称职的,陈芸是一心想做一个好儿媳好夫人,心思却太过单纯,耳根又软,被人算计迫害,她倒是想“一生一代一双人”可生活中还是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我看她做的那些事儿都上火,气她怎么想的那么不周全。为丈夫纳妾而与***憨园结拜,最终没成且事情败露,被逐出家门。我都怀疑她是不是穿越过去的。重伦理,讲孝悌,这些学来的规矩都哪里去了,极富生活情趣的女子,却不通人情世故。可惜可惜,可惜了这奇女子,本可以安稳的度过一生琉球国的《天缘奇遇儿女承庆》,神似我国《牛郎织女》的传说《浮生六记》读后感(八):举案齐眉,却被柴米油盐苦 2016.3.5卷一,情欲渐起,揽之入帐,东方之既白。毫无小黄文描写,但是比内谁达成生命大和谐要好多了。沈复老婆多礼而他则觉得亲近之人则无需多礼。有时候我也会想着亲近之人无需多礼,反而觉得会见外。可是,古语有言——相敬如宾。但是礼应发乎情,否则就要变成口头禅,成为鸡肋一样的东西了。沈复问他老婆你更喜欢杜甫还是李白,老婆说是李白。虽然杜甫用词斟酌严谨,可是李白的更洒脱愉快。不是杜甫比不上李白,而是我就好李白这一口。这回答理由又充分又都对不会得罪任何人。在清朝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能和自己老婆讨论更喜欢谁的诗,真的是无比开明。要找个和自己一个水平线的人生活才有这些乐趣呀。沈复嘴巴超级贱,他老婆爱吃腐乳,他就说他老婆像狗像屎壳郎一样爱吃屎。结果他老婆捏住他鼻子强迫他吃腐乳,最后他也爱上这个食物。真是一物降一物! 2016.03.06卷二卷三,即使芸氏知书达礼,也有沈复守护和支持。可是也有婆媳矛盾,被家婆嫌弃而忧思不乐。芸氏以礼待人,却不懂拒绝,为人做保而累己身。沈复只能以书画持家,积蓄颇薄。父亡,不取财产分毫,人是正直却真正过得辛苦。穷苦到照顾不好自己,将女儿嫁为他人童养媳,无法亲手扶养儿子长大成人竟夭折。换到如今简直能被叫做榆木脑袋,不配为人父母。如今有多少年轻人在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确实乃身外之物。但是,如家一人病则需倾其所有,甚至不能挽回其些许时日。空恨自己无能耳!那些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又发家致富的人真是厉害,无论做啥都要做出一番名堂。若是当一名老师有教人于乐本就乃人生幸事,而竟有工资可得这种体验,也不枉此生了。《浮生六记》读后感(九):我眼中的沈复对于沈复的印象,最早在于初中语文课本中,“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那时候想,作者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啊,放到现在来说肯定也算得上是“有趣的灵魂”。读完了张公子白话版的《浮生六记》又看了原文,觉得沈复虽然有趣味、有才气、内心细腻,但才华终究抵不上他的心气高,其实是一个很失败的家伙。而《浮生六记》文不载道,亦不载志,若不是恰好记下了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沈复这一辈子也就压根不留痕迹了吧。卷一《闺房记乐》记录沈复与芸相识到结婚,他们的夫妇之情,不免为我所动。赏风吟月,赌书泼茶,游山玩水,闲情野趣。原文中最喜欢的一段,“芸卸装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既白。”嬉戏之中真情尽现。卑微的生命,平淡的生活,过着平实清澈的诗意人生的两个也许能这样,一生才了无遗憾。不过,到了卷三《坎坷记愁》可知沈复一生清贫,几近穷困。生于书香门第,明明有才气、有能力,可是一旦离开家门,自立门户的能力都没有,生活一下就陷入困境,而且不思进取,靠四处求人接济度日,活不下去了就感慨造化弄人恩爱不久,摆出一副自己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样子,吃住都成问题,哪里还能给老婆养病。按照时间线,在粤经商时包妓刚好是在芸娘生病的时候,而且还写了“有些象我妻芸娘”的句子,可见对谁都会付出许多感情,生出许多许多感慨悲愁。芸跟沈复一辈子没享受过什么,却仍认为沈复待自己不薄。而沈复也只是说了几句我爱你,我没有你活不下去之类的话。其实这些都只是矫情罢了。芸娘死后,再没有人能宠着他让他活在幻想里,除了回忆芸娘的时“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情,现实再没什么可记的事情,《浮生六记》也就变得无趣,也印证了名字的由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有人评论的好,切不可做志大才疏之人,自勉。《浮生六记》读后感(十):愿得趣友,此生妙哉愿得趣友,此生妙哉看到一篇评论题目为“会玩儿”贴别形象沈复特会玩妻陈芸也会玩他们也有一群好友特会玩若是放到如今想必是功成名就或者是腰缠万贯方可四处游玩才会如此心境经常想去旅游对不起我没钱没时间没精力下次吧经常觉得生活无趣只得靠手机来度过漫漫长夜无聊啊而读了沈复一书才明白这些都是借口那个年代没有王者荣耀没有微信没有好玩的事情沈复一家也很清贫但是他们过得如此惬意夫妻两人犹如闲云野鹤般对酒当歌畅谈一起种植花草一起度过难关妻子陈芸会接受丈夫的提议“女扮男装”出行想想也甚是有趣呢而两人的遇见似乎也是那么有趣沈复对陈芸一见钟情“要定她了”陈芸偷偷藏粥也是体现出对沈复的倾心陈芸非常有才华性格极好贤惠淑良只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那个年代还是有点好处的那么有才的女子难免找人妒忌导致有人说闲话但是陈芸的气度让沈复折服也让世人感叹虽然看此书时不免愤慨觉得陈芸甚是委屈但转念一想陈芸有这种气魄气度来忍受因为我相信她有比生气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夫妻俩一生清贫也不忘帮助别人虽清贫也不忘苦中作乐“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两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其实日子的好坏跟有钱没钱无关跟自己的心境有关有些人虽然有钱过得也未必开心有些人贫苦日子却舒心“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婚姻美满却不长久二十三年的陪伴陈芸患疾病先走一步令人惋惜“余曰:“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此后沈复便开始到处旅游也算是替陈芸完成遗愿也是佩服沈复哪怕是蚊子在沈复看来可以是”“青云野鹤成群与其被蚊子弄得心烦还不如智斗蚊子写成一部战斗文稿一吐为快也是看了沈复之作让我感慨身边那么多美景没有好好欣赏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然若是能够有一趣友为伴人生何其幸运! 收藏(0)